随着6月23日中超转会窗口正式开启,一场围绕本土年轻才俊的争夺战正悄然上演。北青体育记者调查发现,拥有国字号经历的U系列球员正成为各家俱乐部重点考察对象。
转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。德国转会市场网站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4日仅录得三笔正式交易:长春亚泰将新星樊超租借至广西平果哈嘹,浙江队引入罗马尼亚国脚米特里策,深圳新鹏城则从梅州客家签下中场李宁。值得注意的是,21岁的樊超曾随U22国家队征战2023年亚青赛,此番外租被视为保持竞技状态的关键举措。
知情人士透露,青岛海牛即将完成两笔重要引援——U22国脚艾菲尔丁和木塔力甫的转会已进入最后阶段。海牛俱乐部相关人士表示:"这些在豪门难获机会的潜力股需要比赛平台,他们的加盟将实现俱乐部、球员和国家队三方共赢。"本赛季两位新锐在各自球队仅获得个位数出场时间,这与U22队友胡荷韬、拜合拉木通过稳定出场实现国家队突破形成鲜明对比。
转会策略折射联赛新趋势。受足协"6555"外援政策限制(夏窗仅可更换1名外援),多数俱乐部将补强重点转向本土市场。云南玉昆斥资引进罗马尼亚国脚布尔科替换马丁内斯,上海申花则迎来赤道几内亚前锋恩拉沃顶替米内罗。上海海港被曝正物色全能型中场,而暂列积分榜末端的青岛海牛对喀麦隆射手兰克尔-泽的引进也已进入倒计时。
国脚流动面临现实困境。尽管方昊、廖力生等球员出现在转会传闻中,但争夺锦标的一线俱乐部普遍拒绝放行主力替补。某中超经理分析道:"在优质本土球员稀缺的当下,即便是替补席成员也具备战术价值,俱乐部更不愿资敌。"这种保守态度使得部分国脚级球员陷入出场时间匮乏的困境。
值得玩味的是,中超转会市场呈现明显分层特征:争冠集团专注外援升级,中游球队尝试阵容微调,保级队伍则积极补充即战力。23岁的李宁转投深圳新鹏城正是典型案例,这位渴望证明自己的中场球员将在保级战中获得更多展现机会。业内人士预测,随着转会窗持续开放,更多涉及U系列国脚的交易将浮出水面。